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

公司资讯

行业动态

常见问题

无线信号连接的核心:RF射频芯片测试与芯片测试座的“关联”-德诺嘉

发布日期:2025-10-13 10:21:10浏览次数:8

一、RF 射频芯片工作原理

RF 射频芯片是实现 “射频信号 - 中频信号 - 数字信号” 转换的核心器件,其工作流程围绕信号接收与发射两大核心功能展开,关键环节可分为三部分:

信号接收链路

天线接收空中的微弱射频信号(如 5G 3.5GHzWiFi 2.4GHz),首先进入射频前端模块,通过低噪声放大器(LNA)对信号进行放大,同时抑制噪声干扰(噪声系数通常要求≤2dB,确保接收灵敏度);

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进入混频器,与本地振荡器(LO)产生的固定频率信号进行混频,将高频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(如从 2.4GHz 下变频至 200MHz),降低信号处理难度;

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进一步放大后,由解调器将 高频载波 + 调制信息分离,提取出基带数字信号(如 WiFi QPSK 调制信号),最终传输至基带芯片进行数据处理。

信号发射链路

基带芯片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调制器加载到中频载波上(如 ASKFSKQAM 等调制方式),生成中频调制信号;

中频信号进入混频器,与本地振荡器的高频信号混频,上变频为目标射频信号(如 5G 基站的 26GHz);

射频信号经功率放大器(PA)放大至额定功率(如手机射频芯片发射功率需达 23dBm),再通过天线辐射到空中,完成信号发射。

核心控制单元

内置锁相环(PLL)稳定本地振荡器的频率(频率稳定度≤±0.1ppm),确保混频精度;

增益控制模块(AGC)根据信号强度动态调整放大器增益,避免信号过强失真或过弱无法识别,适配不同距离的信号传输需求。

射频芯片测试座.png

二、RF 射频芯片适用场景

RF 射频芯片是无线通信的 “信号桥梁”,广泛应用于需无线数据传输的领域,不同场景对芯片性能要求差异显著:

消费电子领域:智能手机(5G/4G 射频芯片,需支持多频段切换,如 n41/n78 频段)、平板电脑(WiFi 6/7 射频芯片,要求低功耗,待机电流≤10μA)、智能手表(蓝牙射频芯片,传输距离≥10m,体积小巧);

物联网(IoT)领域:智能传感器(LoRa/NB-IoT 射频芯片,需超远距离传输,接收灵敏度≤-140dBm)、智能家居网关( ZigBee 射频芯片,支持多设备组网,抗干扰能力强);

汽车电子领域:车联网(V2X 射频芯片,工作温度 - 40℃~105℃,低延迟≤10ms)、车载雷达(毫米波射频芯片,如 77GHz 频段,测距精度≤0.1m)、车载 WiFi(支持高速数据传输,速率≥1.2Gbps);

航空航天与工业领域:卫星通信(Ka/Ku 频段射频芯片,抗辐射,适应太空极端环境)、工业物联网(工业 WiFi 射频芯片,耐受粉尘、振动,可靠性要求 MTBF≥10 万小时)。

射频芯片测试.png

三、RF 射频芯片常见封装形式

RF 射频芯片的封装需兼顾信号完整性、散热性与小型化,不同封装形式适配不同功率、频率及应用场景,主流类型如下:

封装形式

结构特点

频率范围

核心优势

典型应用场景

测试难点

QFN(方形扁平无引脚)

底部设裸露焊盘(散热),四周无引脚,靠焊盘导电

≤6GHz

小型化(如 3mm×3mm)、低寄生参数

手机 WiFi / 蓝牙射频芯片

焊盘接触对准精度要求高(±0.05mm)

LGA( land 网格阵列)

底部设金属焊盘阵列,无引脚,靠焊盘与 PCB 焊接

≤10GHz

高密度引脚、散热性好

5G 手机中高频射频芯片

多焊盘同步接触,避免信号串扰

BGA(球栅阵列)

底部设锡球阵列,引脚密度高,寄生电感低

≤28GHz

高集成度、高频性能优

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(77GHz)

锡球间距小(0.5mm),测试探针易短路

SOP(小外形封装)

两侧设引脚,结构简单,成本低

≤2GHz

易焊接、测试便捷

低端物联网 LoRa 射频芯片

高频信号衰减大,需控制测试链路损耗

RFQFN(射频专用 QFN)

内置屏蔽腔,减少电磁干扰,底部多散热焊盘

≤12GHz

抗干扰强、散热效率高

车规 V2X 射频芯片

屏蔽腔影响探针接触,需特殊测试座设计

四、RF 射频芯片测试项、方法与标准

RF 射频芯片测试需覆盖射频性能、电性能、可靠性三大维度,确保芯片在复杂无线环境中稳定工作:

RF射频测试座.png

(一)核心测试项目

射频性能测试(核心)

增益: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(如 LNA 增益≥15dBPA 增益≥20dB);

噪声系数(NF):信号经过芯片后的噪声增加程度(接收链路 NF≤2.5dB,确保弱信号识别能力);

线性度(IP3):芯片避免信号失真的能力(三阶交调截点 IP3≥10dBm,减少多信号干扰);

驻波比(VSWR):信号在芯片与天线间的匹配程度(VSWR≤1.5:1,避免信号反射损耗);

杂散辐射:芯片发射的非目标频率信号强度(杂散≤-50dBm,避免干扰其他设备);

接收灵敏度:芯片能识别的最小信号强度(如 NB-IoT 芯片灵敏度≤-142dBm)。

电性能测试

静态电流:芯片待机时的电流(如蓝牙芯片待机电流≤8μA,降低功耗);

电源抑制比(PSRR):电源电压波动对输出信号的影响(PSRR≥40dB,确保电源不稳定时性能稳定);

开关机时序:芯片启动 / 关闭时的信号切换速度(开机时序≤100μs,避免信号中断)。

可靠性测试

高低温循环:-40℃~85℃/125℃循环(车规 1000 次,工业 500 次),验证温度变化下的性能稳定性;

湿热测试:40℃90% RH 环境下放置 1000 小时(IEC 标准),检测封装密封性;

振动测试:10Hz~2000Hz 振动(加速度 10g),模拟运输 / 使用中的机械冲击;

抗电磁干扰(EMI):在 30MHz~1GHz 频段下,芯片性能衰减≤3dB(满足 EN 301 489 标准)。

(二)关键测试方法

射频性能测试设备与操作

增益 / 噪声系数测试:用矢量网络分析仪(如 Keysight N5247A),连接芯片输入 / 输出端,设置测试频率范围,读取 S21 参数(增益)、噪声系数模块数据;

线性度(IP3)测试: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出两个邻近频率信号(如 f1=2.4GHzf2=2.401GHz),输入芯片后用频谱仪(如 Rohde & Schwarz FSW)测量三阶交调信号(2f1-f2)强度,计算 IP3

驻波比(VSWR)测试:用网络分析仪校准后,连接芯片射频端口,测量反射系数 S11,换算为 VSWRVSWR=(1+|S11|)/(1-|S11|));

接收灵敏度测试:信号发生器输出微弱信号(逐步降低功率),用基带测试仪监测芯片是否能正确解调数据,记录最小解调功率即为灵敏度。

测试环境控制

屏蔽室:采用电磁屏蔽设计(屏蔽效能≥80dB@1GHz),避免外界电磁干扰影响测试精度;

温度箱:测试可靠性时,将芯片与测试座一同放入温度箱,精准控制温度(精度 ±1℃)、湿度(±5% RH);

校准流程:每次测试前用标准校准件(如 SOLT 校准件)校准测试系统,消除线缆、连接器的寄生参数误差(如线缆损耗≤0.5dB/m)。

(三)行业测试标准

标准体系

核心规范编号 / 名称

关键要求

适用场景

IEEE(国际)

IEEE 802.11 系列(WiFi)

WiFi 6 射频芯片:最大输出功率 23dBm,接收灵敏度 - 95dBm@MCS11,杂散≤-40dBm

消费电子 WiFi 设备

3GPP(全球)

3GPP TS 38.101(5G NR)

5G 手机射频芯片:支持 n41/n78/n79 频段,最大发射功率 23dBm,NF≤3dB

5G 移动通信设备

JEDEC(美国)

JESD22-A104(温度循环)

工业级芯片:-40℃~85℃循环 1000 次,车规级 - 40℃~125℃循环 1000 次

工业 / 汽车电子射频芯片

AEC(车规)

AEC-Q100 Grade 2

车规射频芯片:工作温度 - 40℃~105℃,HTOL 测试 125℃/1000 小时,性能衰减≤10%

车载雷达、V2X 设备

ETSI(欧洲)

ETSI EN 301 489(EMI)

射频芯片杂散辐射:30MHz~1GHz 频段≤-54dBm,1GHz~12.75GHz≤-47dBm

欧洲市场无线设备

GB(中国)

GB/T 2423.1-2008(高低温)

等同 IEC 标准,高温工作测试 85℃/1000 小时,低温 - 40℃/1000 小时

国内电子设备

五、德诺嘉电子 RF 射频芯片测试座的关键作用

RF 射频芯片测试对 “信号完整性、接触可靠性、环境适配性” 要求极高,德诺嘉电子测试座作为测试环节的核心载体,通过针对性设计解决射频测试痛点,关键作用体现在五大维度:

wifi射频模块探针测试座.JPG

低寄生参数,保障高频信号完整性

采用 短路径射频链路设计,座体内部射频通路长度≤5mm,寄生电感≤3nH、寄生电容≤0.5pF,避免高频信号(如 28GHz 5G 芯片)传输时的相位偏移与衰减,确保增益测试误差≤0.2dB

射频接口采用 SMA/MMCX 标准连接器,阻抗精准匹配 50Ω(阻抗偏差≤1Ω),消除信号反射,使驻波比测试精度提升至 ±0.05

高可靠接,适配多封装类型

探针采用镀金银合金材质(镀层厚度≥5μm),接触电阻≤5mΩ,插拔寿命≥5 万次,适配 QFNLGABGA 全系列射频封装(如 QFN32BGA144);

针对 BGA 封装的锡球(间距 0.5mm),采用 弹性探针阵列设计,接触压力可调(8~15gf),定位精度 ±0.03mm,避免探针短路或接触不良导致的杂散测试失真。

全屏蔽设计,抗电磁干扰

座体外壳采用黄铜镀金材质,内置电磁屏蔽腔(屏蔽效能≥85dB@1GHz),隔离测试环境中的外界电磁干扰(如手机信号、设备噪声),使噪声系数测试误差从 ±0.3dB 降至 ±0.1dB

电源与射频信号分路布线,避免电源噪声耦合到射频链路,提升电源抑制比(PSRR)测试的准确性。

环境适应性强,支持可靠性测试

采用耐高温 LCP 工程塑料与耐低温探针(-55℃~150℃),可随芯片一同放入温度箱,满足车规 AEC-Q100 125℃高温老化测试与 - 40℃低温测试需求,长期测试无材质变形;

座体底部设散热焊盘,与芯片散热焊盘紧密贴合,散热效率提升 30%,避免高功率 PA 芯片(如 23dBm 发射功率)测试时因温升导致的性能漂移。

高效测试与便捷操作

支持 8~16 路并行测试,集成 ATE 自动测试系统接口(如 GPIB/LAN),可实时采集增益、噪声系数等参数,测试效率较传统单工位提升 8~16 倍;

采用 快拆式结构,芯片拆装无需工具,更换时间≤15 秒,适配多型号芯片测试(如 QFN24 QFN32 通过更换探针模组实现切换),降低测试成本。

BGA射频模块同轴测试座.JPG

随着 RF 射频芯片向 “毫米波(如 77GHz 车载雷达、60GHz WiFi 7)、超宽带(UWB)、低功耗” 演进,测试面临两大挑战:一是毫米波信号衰减快(每米衰减≥10dB),对测试座的低损耗要求更高;二是 UWB 芯片的多频段测试(3.1~10.6GHz)需更灵活的阻抗匹配。对此,德诺嘉电子射频芯片测试座厂家正研发 “毫米波低损耗测试座”(寄生损耗≤0.2dB@77GHz)与 “可重构阻抗测试座”(支持 25~100Ω 阻抗调节),通过集成实时校准模块,进一步提升射频测试的精度与适配性,为下一代 RF 射频芯片量产测试提供技术支撑。

 


13715149812